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長江中遊城市群 被寄予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厚望

??《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獲批,有兩大變化。一個是表明瞭從規劃的定位來看,安徽不再被定位為長江中遊城市群一員,而應該是長三角的一員。不東不西的安徽這次終於被要求全面向東發展瞭。另外一個是武漢在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地位得到鞏固,比如《意見》有27處提到武漢,南昌和長沙各提瞭18次。未來,隨著5個國傢級城市群的建設,長江中遊城市群將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核心摘要

??對於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定位,《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稱將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據媒體報道,國傢城市群規劃已進入正式編制階段,初步從重點培育國傢新型城鎮化政策作用區的角度出發,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傢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其中長江中遊城市群北列為5個國傢城市群之列。

??本報記者 周慧 武漢報道

??湘鄂贛三省,山水相連,資源稟賦相似,長期競合共存。

??2012年2月,長江中遊城市集群湘鄂贛三省主要負責人,首次在武漢東湖之濱會首並簽署協議,標志著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正式啟動,並提出構築“中三角”,打造“中國中部崛起的第四極”。

??三年後,國務院發佈《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成為《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後,國傢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規劃》稱,長江中遊城市群將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並提出城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享、深化對外開放的六大任務。

??城市群規劃明確六大任務

??2015年4月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成為《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後,國傢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引發熱門關註和期待。

??對於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定位,《規劃》稱將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

??周小棋在武漢參加長江論壇時提出,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挖掘中上遊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

??而此次國務院正式批復的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正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於加快中部地區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周小棋指出,發展長江中遊城市群規劃,現階段的重點就是完成六大重點任務,即城鄉統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調發展、共建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共享、深化對外開放。

??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在長江論壇上提到,長江中遊城市群一旦在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間的發展中起到連接作用,並將市場統一起來,將形成帶動超過1/5國土面積、約6億人的發展新動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部崛起。所以,整個長江經濟帶未來發展的關鍵還在長江中遊。

??據報道,國傢城市群規劃已進入正式編制階段,初步從重點培育國傢新型城鎮化政策作用區的角度出發,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傢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其中長江中遊城市群被列為5個國傢城市群之列。

??長江中遊城市群規劃,作為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出臺以後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被寄予瞭諸多想象和期待。

??區域定位變陣

??值得註意的是,規劃對長江中遊城市群給出明確定位,即覆蓋約31.7萬平方公裡,跨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最引人關註的是安徽定位的變化。在規劃批復公佈當天,“安徽為何未被列入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各類解讀,在社交網絡上密集傳播。

??2012年,湘鄂贛三省負責人在武漢聚首,簽署《加快構建長江中遊城市集群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中三角的概念。2013年起,安徽加入。2014年9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安徽合肥與杭州、南京等並列成為長三角重要城市,安徽皖江示范區、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范區也和蘇南、舟山群島新區等共同成為長三角區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再次明確把安徽列出長江中遊城市群。

??4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在長江論壇上表示,關於長江中遊城市群的概念、范圍,學術界一直有爭論。《規劃》提出“三圈融合”的思路,結束瞭整個爭論。從地理空間上看,長江中遊是指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一帶,安徽處於長江下遊。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之間聯系相對密切一些,而江淮城市群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其經濟聯系方向更傾向於長三角。

??另一個值得註意的是武漢定位的“變化”。按照規劃表述,要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滬昆和京廣、京九、二廣等重點軸線,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發展格局,促進省際毗鄰城市合作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不少官方人士和民間學者認為,從《意見》到“一帶一路”規劃,分別對武漢有長江中遊航運中心、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定位,此次《規劃》再次強化和清晰瞭武漢定位,對武漢地位有一定提升。一位湖北省的學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意見》有27處提到武漢,南昌和長沙各提瞭18次。

??也有武漢當地學者表示,最新的長江中遊城市群規劃弱化瞭武漢的定位。“規劃把武漢和南昌、長沙同時列為城市群的三個支撐點,同為中心城市。”武漢當地學者稱,事實上不管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規模,以及城市行政級別,武漢和其他城市都不在一個量級上。

??武漢市社科院副院長吳永保認為,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例,也有多中心,但還有一個強中心——上海;區域整個板塊的崛起和協調發展,必須有一股核心力量來引領,區域競合構建協調機制,也需要有強中心帶動。

??“中三角”融合三年盤點

??拉開中部三省合作的時間軸可以發現,長江中遊城市群在2012年,湘鄂贛三省負責人在武漢聚首即開房貸新北永和房貸始進入推進階段。

??從2012年開始,三省就一直在力推合作的路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近兩三年,湘鄂贛三省的工商等30多個部門已先後簽署合作協議;交通方面,三省交界的18條斷頭路已經和正在打通;三省旅遊合作以及社會公共服務共享方面的多項工作也已經落到瞭實處。

??目前湘鄂贛三省的兩小時城際高鐵交通圈也即將完成。目前江西到武漢的高鐵正在建設中。

??另外,2013年開始,四省(2013年初安徽加入為四個省份)省會的合作,頗具代表性。從2013年2月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城市首屆會商會在武漢舉行,達成《武漢共識》,到2014年的《長沙宣言》和2015年的《合肥綱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先後參加瞭武漢和長沙的會商會,各省會市長書記帶上部分核心職能部門負責人,全部出席,會商會期達兩天,地方重視程度較高。

??根據武漢市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四市開展長江中遊城市群四省會城市環形高速鐵路網研究;武漢邀請長沙、南昌、合肥參與“漢新歐”鐵路國際貨運班列項目合作,共同打造長江中遊地區通往歐洲的鐵路運輸大通道;長江中遊航運公共信息共享保障平臺項目正在推進。另外四地配合國傢、省有關部門,開展“645”長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研究。推進物流企業跨區域合作發展,四省會城市物流企業組建瞭華中甩掛運輸聯盟。

??另外四地建立瞭環保合作機制。2014年11月,武漢環保部門組織召開瞭第一次長江中遊城市群四省會城市環保合作會,確定瞭建立環保合作協商機制、加強環境信息共享、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治等共同爭取國傢政策支持等事項。

??四地正在積極推進四市職工住房公積金管理實現異地互認互貸和轉移接續。武漢政務服務中心也正在同其它省會開展城市公共資源交易合作。重劃區房價缺錢急用哪裡借錢信用貸款借款

??武漢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2015年長江中遊城市群將繼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通,共同爭取國傢支持,規劃建設長江中遊城市群城市之間城際鐵路,形成快速城際交通網;共同推進上海-南京-合肥-武漢-成都沿江高速鐵路、武漢-廈門、合武(合肥-武漢)線路升級等鐵路項目。

??同時長江中遊城市將合力打造長江流域重要港口和其他流域喂給港口群,構建水上“高速航道”。強化長江中遊城市鐵路、公路、水路、民航規劃對接,爭取將各市“十三五”交通規劃中的相關合作內容納入所在省的交通規劃。共同推進長江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納入國傢規劃。以跨市域、跨交通方式的公交一卡通示范項目為重點,推進長江中遊城市群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示范區建設。

??中三省抱團“願景”

??“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抱團發展瞭,我們中部窮兄弟更應該抱團協作。”參與長江中遊城市群規劃制定前期研究工作的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表示。

??相對長三角城市群來說,湘鄂贛三省的城市群實力較弱。湖北省社科院做過一個統計,2010年長三角城市群GDP達70675億元,武漢城市圈9550億元,長株潭城市群為12559億元;投資密度長三角為4938萬元每平方千米,而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分別為1084萬元每平方千米和785萬元每平方千米。

??近些年中部城市群均提出瞭充當中部崛起“中心”的發展戰略。以兩湖地區為代表,武漢城市圈爭當中部崛起的支點,長株潭城市群則提出充當中部崛起的引擎。

??湖北省社科院發佈的《中三角藍皮書: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報告(2013-2014)》顯示,湘鄂贛三省都是主要以汽車、鋼鐵、有色金屬等為主要產業,湘鄂贛三省的產業相似度超過瞭90%,彼此在產業合作方面空間狹小;而地區行政壁壘下的利益沖突,或制約未來的區域合作。

??不難發現,交通、公共服務以及旅遊三個方面,對於三省來說,也是最易互利共贏和短期內取得明顯成效的領域。

??在最難的產業合作方面,也被三省寄予諸多期許。對汽車產業頗有研究的湖北省經信委副主任胡樹華在2015年的兩會訪談中提到,未來還應該圍繞產業投資驅動,把合作基礎拓展。比如說中遊省份都有汽車產業,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產業基礎。在新時期把長江中遊的汽車產業做成全國的汽車產業基地,甚至走向世界的品牌基地,是完全有理由、有條件和有機遇做好的。

??胡樹華分析,目前汽車產業迎來千載難逢的轉型機遇——新能源車、新網絡車、高智能車。汽車產業不單純是一個制造業,還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產業,也是一個新技術集成度最高的產業。我們完全可以憑著新技術革命的機遇,把中部省份現有的整車、零部件、技術成果和制造能力整合在一起,各自分工,圍繞新一代轎車來形成國傢級的走向世界的自主創業示范基地。

??湖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肖毅敏表示,目前三省省會城市簽署瞭系列合作協議,合作范圍包括服務業、交通等多個方面。未來在產業方面,三省可以就如何利用區域內積聚的勞動力優勢和技術優勢,把同類產業做大做強,形成相互配套的產業鏈,形成中部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優勢產業集群,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他同時也指出,城市群要真正形成一個集合,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區域優勢的積聚,共同文化的形成,都需要一個歷史的沉淀。當下的任務是集聚良性循環積累的優勢,三省地方政府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盡快逐步打破區域行政壁壘,聚力共同發展。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5-04-13/0852599318380321103494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hols13 的頭像
    nichols13

    nichols13的部落格

    nichols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